地学之殇——丹霞地貌研究中3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

地学之殇——丹霞地貌研究中3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

多年前的一次博友聚会,大家聊到野外科研工作的辛苦或危险,问我要不要在上写一些这方面的故事。当时,我的《地质之美——经典地貌》以及《奇美天成丹霞山》两本科普图书已经出版,我说先不急着写这些比较容易引起消极情绪或当作负面典型的故事,等我多写一些与地质有关的美事和美景后再地质之殇。我当时计划写一系列包含“美”字的地质科普。

但前些天,西南大学37岁的闫罗彬博士的去世,使我改变了主意。他不仅英年早逝,还留下了巨额的债务。所以我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想法,就是希望将闫罗彬博士参与的《丹霞山青少年研学手册》的所有销售收入在扣除必须的成本后,能够为偿还他的家庭债务做出一些贡献。因此,特别希望读者们能够把本文看完。

言归正传,我先和大家分享一下与丹霞地貌有关的三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故事。

丹霞地貌特指以赤壁丹崖为特征、以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为主要成因的陆相红层地貌。构成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主要为侏罗纪至古近纪内陆盆地中沉积的红色砂岩、砂砾岩,以广东韶关的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被中国科学家命名为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从最初的命名到国内推广,一直到红遍全国和走向国际,经历了近百年的历程。

1928年,冯景兰首先在广东的仁化命名了丹霞层,1938年左右,陈国达将丹霞层构成的地貌命名为丹霞地形(即现在的丹霞地貌)。之后,又经历吴尚时、曾昭旋、黄进、彭华等多位科学家的努力,最终形成了以丹霞山为核心的丹霞地貌学科体系。这个由中国学者首选发现、研究并命名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的地学国粹。

在丹霞地貌提出之后近百年的过程中,有3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特别值得我们记忆。

第一位是中山大学的吴尚时教授(1904.09-1947.09.21)

吴尚时生于1904年9月,1928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英文系,1929年赴法国留学期间主修地理学,1934年学成归国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并在1939年至1945年间担任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任。吴尚时教授科研上艰苦卓绝, 尊重事实, 立论精辟, 坚持地理学的正确方向, 贯彻地理学综合性、区域性和结合生产目的性。

抗日战争期间颠沛流离和野外工作的艰辛,过度地消耗了他的健康,1947年9月21日因肝病逝世,终年只有43岁。他的学术生涯非常短暂,但是在地理学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例如,他相继发现了广州市七星岗海蚀遗迹、广州南部三级台地及广州北部山区三级侵蚀面;他和他的学生曾昭璇完成了多篇重要的论文,对我国尤其是华南地理学贡献巨大。特别要提出的是他和他的学生曾昭璇自上世纪40年代开始,对以丹霞山为代表的广东北部的红层和红层地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1943年,他的学生曾昭璇发表了《仁化南部厚层红色砂岩区域地形之初步探讨》,1946年,他和曾昭璇一同发表了《粤北红色岩系之地质与地形》,这些都是与丹霞地貌相关的开创性的成果。吴尚时先生在粤北红层的研究以及在岭南历史地理方面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系主任黄进先生。黄进教授在粤北持续进行了多年的丹霞地貌研究并为丹霞地貌在中国的推广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吴尚时教授具体的贡献可以参考陈吉余等2017年和张敏敏等2020年专门撰写的纪念文章。

第二位是中山大学的彭华教授(1956.1.2-2018.1.8)。

彭华教授生于1956年,曾任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彭华教授在地理学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均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发表论著涉及地质构造、地貌、自然地理、应用美术、旅游地理、旅游规划、自然遗产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向。独著、合著、主编出版著作1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彭华教授在学术上的最重要贡献是对中国丹霞的系统研究,是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彭华教授曾连续担任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第三、第四、第五届理事长。2003-2004年成功主持丹霞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彭教授主持的《丹霞地貌风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系列成果获200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2010年,彭华教授主持南方六省的7个丹霞地貌景区以“中国丹霞”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并获得成功,为丹霞地貌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彭华教授分别获得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一等功、江西、浙江等省人民政府特别贡献奖、南方六省联合申遗领导小组杰出贡献奖。

非常不幸的是,2018年1月8日,彭华教授因突发疾病在广州逝世,成为中国地理界特别是与丹霞地貌相关的学术界最大的遗憾。

彭华教授去世后,被广东省省委、省政府追授为“广东省2019优秀共产党员”和“南粤楷模”。

值得欣慰一点的是,彭华教授已经为中国地理界培养了多位接班人,如今,彭门弟子已经在全国多所高校或研究单位分别成为学术栋梁。

第三位是西南大学的闫罗彬博士(1987.11.14-2024.11.13)。

闫罗彬生于1987年11月14日,2011年从河北地质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工作一年,2012年至2018年,先后以硕博连读和博士后身份跟随中山大学彭华教授专攻丹霞地貌学。彭华老师是把罗彬作为丹霞研究的接班人去培养的,对罗彬要求极高。罗彬也非常努力,在彭华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在丹霞地貌研究领域不断取得新成果,并于2018年获得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教职。在西南大学期间还曾到爱丁堡大学做访问学者,进一步向国际同行宣讲中国丹霞。2023年,罗彬获聘副教授,如果不出意外,很快会成为中国丹霞地貌领域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不幸的是,闫罗彬博士在今年年初突发白血病,于11月13日晚上9时29分在河北邢台老家逝世。

闫罗彬博士的去世,不仅是学术界的一个损失,更悲催的一个后果是他的父母瞬间陷入负债累累的境地。我在前一篇博文中说罗彬的债务有120多万。这个数字只是罗彬在手机上把他自己知道的记录了下来,许多借款或捐款罗彬是不知道的。而罗彬的父亲在电话中告诉我,总欠债数超过200多万。

在罗彬治疗期间,亲朋好友为他捐助了几十万元,但相比天价的治疗费,仍然是杯水车薪。所以,我极其希望罗彬参与的这本《丹霞山青少年研学手册》能够为偿还他家的债务做出一些贡献。

写此文前,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陈昉主任已经电话询问了这本书的所有其他作者,大家都表示将后期所有的稿费等收入用于偿还罗彬的债务。而这些事情没有出版社的支持是做不到的。本书的策划人罗军燕老师为此事专门请示了地质出版社的领导,并得到了出版社领导的支持。这本书的定价是78元,地质出版社在京东网上的销售链接已经附在本文之后。后期具体的执行过程,我们还需要出版社协助,特此向地质出版社表示感谢。

感谢编辑部以及的朋友们。

地质出版社京东链接 拷贝.jpg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科研杂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