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家后第一个属于自己的家隐藏在厦门电台山半山腰的一个小巷子里。巷子一头连着厦禾路上的将军祠菜市场,一头通向文园路上的地铁口,也算厦门岛交通要道。虽然巷子依旧在,巷子的名字我却已经忘了。2018年回去旧地重游了一次。那次重游发现巷子里一些条石上写着西边社。搜了一下知道这是一个社区名,名字和唐朝厦门开埠始祖有关,所以这篇小巷人家不妨就叫西边社篇吧。
记着我和妻是在一个秋夜,于蒙蒙细雨中到了小巷里的家。说实话,那时的我们失望大于希望,心情大概就像那浠沥沥的秋雨。作为引进人才的我轻信了单位许诺的两室一厅,以为是巷子里一栋职工宿舍楼里的两室一厅,没成想是住在五十年代建的平房。半山腰梯次排列着四五排,每排七八家的样子。失望归失望,第二天我和妻就开始拾掇这个窝,刷墙这个宏大的工程是我这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化学硕士完成的。巷子里左邻右舍都是厂里的老职工,普通话都不太好,交流并不多,记得右边邻居丈夫中风,妻子是颇为能干的典型闽南女,每天把门口的红砖地擦的锃亮。逼得我们不得不效仿。出了这片公房,巷子里还有很多家私房,有一家门前有棵大榕树,早晚都有泡茶,下棋,侃大山的人群。巷子里还有居委会的小二楼。厦门作为曾经的海防前线,居委会的管理意识非常浓。我现在还留着当年派发的“厦门特区外来务工证”,那是街道大妈检查必须提供的。在小巷居住的一年我们交了两家要好的朋友。一家是王哥李姐还有他们的宝贝女儿,一家是同事小蔡小沈。印象最深的是王哥宝贝女儿在我家阁楼演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说糖纸好看,实则是想吃糖)。还有一次是有惊无险,跟王哥一起接待了一个自称是他同学的骗子。骗了大约50-100块钱。那也是我今生唯一一次跟骗子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不过王哥李姐后怕,当时骗子可能另有所图。只是因为我和妻的出现才没有成功。这两家朋友在我们离开厦门后帮了我们很多忙,虽远隔重洋但小巷里结下的情谊却日久弥新。小巷生活虽多有不便,比如没有独立卫浴,如厕需要去不近的《小巷人家》一样公共厕所。好在厦门的公厕是非常的干净。加上厦门特有的热带风情,房前屋后盛开的三角梅总能让人有种盎然向上的热情,所以西边社小巷留给我的好更多些。
住在小巷一年后我们分到了人生第一套楼房,离开了西边社。不过西边社的小巷人家深留我心。
2024-11-28 于拉萨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