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何亚文教授团队的文章“The phytopathogenXanthomonas campestris senses and effluxes the defense signal salicylic acid via a sensor HepR […]
水牛浮鼻渡江归
赵翼《淮游》颈联:沙鸟爪深书篆籀,水牛腹饱状琵琶。 赵翼《青田道中》颈联:野鸭拗头依石睡,水牛浮鼻渡江归。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常州府阳湖县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冯钤(1975年生)《春塘水暖》青花玉印(新疆青花籽料) 扬州市工艺美术大师冯钤(1975年生)《春塘水暖》碧玉印(俄罗斯碧玉)
三大顶刊Cell、Nature、Science,发文量高校排名
截止2024年11月28日,中国地区(含港澳台)本年度共出版了746,831篇被SCIE和SSCI核心数据库收录的论文及综述论文。 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依然稳居发文数量第一的位置。2024年总发文量排名前十的高校具体情况详见下图: 那么,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享有高声誉的三大顶刊CNS(Cell、Nature、Science)上的发文表现如何呢? LetPub针对2024年中国地区在CNS上的发表情况进行了筛选和统计。 根据WoS数据库显示(下图),截至2024年11月28日,中国地区共有492篇论文及综述论文发表在这三大顶刊上。 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科学院大学在CNS上的发文数量依旧保持领先。2024年CNS发文量排名前十的高校如下图所示: 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CNS发文量排名前十的高校,与总发文量(SCI和SSCI论文数)排名之间并不完全一致。 为了便于对比,LetPub还整理了这些高校的总发文量排名情况,如下表所示: 值得一提的是,LetPub曾多次助力中国学者在顶级期刊如Nature和Science上发表高水平学术成果! 例如,Nature发表的论文《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
中国学者国自然资助研究成果精选——药物科学
Taylor & Francis旗下在医药领域拥有丰富并且质量优越的期刊资源,编辑团队汇集全球各地的行业翘楚,为您的科研成果保驾护航!尤其是在药物科学(Pharmaceutical Sciences)领域,我们凭借高质量的期刊和内容,吸引众多国自然研究成果发表,持续为中国学者提供一流的学术支持。 本期为您推荐Pharmaceutical Sciences领域备受国自然项目青睐的期刊以及优质文章,希望对您了解行业最新研究成果及高品质学术研究成果发表有所帮助。 Drug Delivery 刊内近期国自然精选文章 Advances in polymeric nano-delivery systems targeting […]
你不了解的东方科学(15)电磁纵波的价值
了解物理学的人都知道,声音是纵波,电磁波是横波。可是纵波与横波有什么区别?声音有横波吗?电磁波有纵波吗?没有人能够回答! 东方科学一直认为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因此,电磁波一定是波动,所谓的粒子性只是波动中呈现出的一种现象。具体地说,电磁波是通过连续在空间中统一物质的周期性聚散来传递的,聚使它表现出粒子性,周期性地聚散使它表现出波动性。也可以这样来认为,光是通过粒子的生死变换来传递的。 既然电磁波是波动,那么它与声音这种纵波有什么区别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一个在连续媒介压缩的过程中有涡漩,一个没有涡漩。或者说,区别就在于一个有旋转,一个没有。 由此我们可以推理出,声音有纵波,一定有横波和它的类激光形式。电磁波是横波,必有纵波。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声音横波已经被科学家所证明,它是由香港城市学院的王树波发现的,他证明,声音具有一种和光一样的运动方式,具有自旋量和轨道角动量。 现在我们不探讨声音横波和它的类激光形式,只探讨电磁纵波。 电磁纵波其实就是引力波,它速度远超光速,大约是光速的一千倍左右,而且可以穿过所有原子空间,直接作用于原子核。 它和电磁横波相比,电磁横波有静电屏蔽,电磁纵波没有。电磁横波作用于原子空间,而电磁纵波作用于原子核。 一比较就知道电磁纵波的特殊作用了: 第一,它可以用于电磁通讯,这种电磁通讯是真正的保密通信,因为它空间中无法截获。而电磁横波由于出现了物质涡漩,具有了个性,可以被探测。电磁纵波没有涡漩,无法探测。但如果知道发射频率,就可以接收。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用于海水中电磁通讯,电磁横波则不行。 第二,它可以用于雷达,探测隐形飞机和潜艇。因为它可以穿过所有空间,作用于原子核。只有碰到原子核才会反射。 第三,它可以用于地质探测,用它可以探究地层内的各种物质的分布。 第四,它可以用于无线电力传输。因为它在传输过程中和自然背景的引力波共振,所以可以弥补损失的能量,从而实现无损传输。未来的电动汽车不再用电池,这将是怎样的场景!
2024年11月28日夜报:最弱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2024年11月28日夜报:最弱潮汐组合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杨学祥,杨冬红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周期性因素)、强潮汐南北震荡(周期性因素)、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突发性因素)、强潮汐组合和太阳风7-9天周期(周期性因素)。综合叠加结果决定厄尔尼诺指数的升降。 图1 2024年11月28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50,比2024年11月27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45,减速0.005,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和进入拉尼娜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11月23-26日最弱潮汐组合向12月1-2日强潮汐组合转化对应,与强震频发对应,与太阳黑子高值(141)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月值对应上升区间。9月末南极海冰达到极大值,10月至2025年2月,南极海冰减少到极小值,不利于拉尼娜发展。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在此期间拉尼娜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除非猛烈强震频发。 图2 2024年11月28日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56,比2024年11月28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750,减速0.006,减速变快,进入下降区间和进入拉尼娜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11月23-26日最弱潮汐组合向12月1-2日强潮汐组合转化对应,与强震频发对应,与太阳黑子高值(141)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月值对应上升区间。9月末南极海冰达到极大值,10月至2025年2月,南极海冰减少到极小值,不利于拉尼娜发展。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在此期间拉尼娜没有卷土重来的可能性,除非猛烈强震频发。 本次大幅降温和厄尔尼诺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受潮汐组合激发的寒潮影响。 北方小伙伴赶快翻出棉服 寒潮来袭要降温啦 新黄河 2024-11-23 07:04发布于山东新黄河客户端官方账号 +关注 中央气象台预计,受寒潮影响,从23日起至27日,我国将迎来大风降温以及雨雪天气,中东部多地或创下半年来气温新低。那么,此次寒潮强度到底有多强?影响范围又怎样呢? […]
剽窃和重复发表的坑,请别踩!| 作者须知第八弹
剽窃和伪造 剽窃是未经认可的抄袭或试图错误地归属原创作者身份,无论是想法、文本还是结果。根据美国科研诚信办公室(Office of Research Integrity,简称ORI)的定义,剽窃可以包括“窃取或挪用知识产权以及对他人成果进行未注明出处的大量文本复制”。当大量文本被复制粘贴而没有适当且明确的出处说明时,就可以确定发生了剽窃行为。Nature Portfolio 期刊不会考虑发表这类稿件。 除了不能一字不差地重复使用文本外,在转述和总结他人研究时,必须小心谨慎地确保适当的归属说明和引用。从作者以前的研究出版物中重复使用部分文本是一种自我抄袭。在此,也必须保持谨慎。在重复使用文本时,无论是来自作者自己的还是他人的出版物,都需要适当的归属说明和引用,以避免给读者造成独特贡献的误导性印象。 如果作者重复使用自己已发表作品的实质性部分而没有提供适当引用,就会出现重复(或冗余)发表。这可能包括在多个期刊上发表完全相同的论文,或者只在先前发表的论文中添加少量新数据。 Nature Portfolio期刊编辑会根据每个案例的具体情况来评估。如果发表后发现有剽窃行为,我们将根据抄袭的程度、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对研究整体真实性的影响,来决定是纠正、撤稿还是以其他方式修改原始出版物。Nature Portfolio加入了Similarity Check服务,该服务使用软件工具对提交的稿件进行文本重复性筛查。 良好的科研实践是每位研究者必修的功课,施普林格·自然开发了科研诚信相关的免费自学课程,帮助早期科研人员在科研诚信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该教程涵盖了规划、开展和分析研究时以及撰写和发表研究成果时,所要遵循的基本科研诚信原则。点击学习 Springer […]
ICM论文 |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李振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郝全果团队:诱导面内电子离域提升氮化碳光催化产氢
ICM—以应用为导向的创新研究 文章导读 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氢能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危机的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在可见光照射下,利用高效光催化剂直接光催化水分解为氢气(H2)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原始的CN展现出窄的可见光吸收范围、低的电荷迁移率以及高的光生电子-空穴(e–h+)对复合,这导致了其光催化析氢活性的降低。特别是光载流子的缓慢传递导致了光致e–h+对在CN内部和表面的快速复合,严重影响了它们的利用效率。近期,郝全果博士与李振华博士等人在CN的π共轭单元中引入B元素诱导电子离域,增加载流子迁移率,从而显著增强了光催化产氢活性。 中国科学院理化所李振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院郝全果研究团队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备了不同B掺杂的CN。优化后的BCN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光催化产氢活性相比于原始的CN提升了8.6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室温电子顺磁共振谱(ESR)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实了CN共轭环中存在π电子离域。电化学阻抗谱和荧光寿命表明,B掺杂加速了光致电子输运和分离效率。光电流响应和光致发光光谱证实了B掺杂可以抑制光激发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该工作为开发高效半导体的催化剂用于催化能量转换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图文摘要:在CN π共轭体系中引入B掺杂,不仅能诱导电子离域,而且能增强光致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转移, 这使得光催化产H2的效率提高了8.6倍 上述成果发表在Industrial Chemistry & Materials,题为:Rational design of carbon nitride […]
CJPS | Tensile
在探索弹性体材料性能优化的征途上,应变诱导的取向与结晶现象被视为提升拉伸强度与硬度等关键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演变机制,至今仍是科研界亟待破解的谜题,其主要障碍在于同步实施高精度拉伸实验与精细结构表征的技术瓶颈。尽管先前的研究已尝试利用双折射、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NMR)技术与拉伸设备结合,以揭示弹性网络中链段取向的微妙变化,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遭遇了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样品厚度限制导致中高应变区域表征不足等挑战。相反,原位拉伸-广角X射线衍射(Tensile-WAXD)联用技术以其直接、精确的优势,为评估单轴拉伸过程中弹性体材料的结构演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它不仅可以拓宽了我们对宏观力学性能与微观链段构象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认知边界,还能为弹性体材料性能优化与新型材料开发开辟了新路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文献中报道的Tensile-WAXD技术并非尽善尽美,仍面临一系列技术挑战。具体而言,商业拉伸机的有限拉伸行程限制了其在高延展性弹性样品研究中的应用;样品夹具的粗糙设计难以确保软质样品在拉伸过程中的稳定夹持,增加了样品滑移或过早断裂的风险;此外,间接计算局部拉伸比与链段取向参数的方法可能引入误差,影响对高度拉伸状态下弹性体结构演变分析的准确性。 面对这些挑战,深圳技术大学先进材料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的石祥副研究员研发并搭建了一种改进型原位拉伸-广角X射线衍射(Tensile-WAXD)联用装置(图1a,博士工作完成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并基于中国传统建筑的榫卯结构设计了哑铃形试样和带有榫槽式夹紧钳口的样品夹具(图1b),有效减少了因样品滑移或过早断裂而产生的实验误差,从而实现了高质量机械响应与二维衍射图案的同步记录。此外,本工作以具有高拉伸比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弹性体为研究对象,首次详细对比了几种常见的不同伸长率计算方法(图2和表1)和链段取向参数,以期深入探究拉伸过程中PDMS弹性体机械性能与结构演变之间的关系。 图1自主研发和搭建的Tensile-WAXD装置及其测试的示意图。 图2测量伸长率的不同方法的示意图。 表1 不同方法获得的伸长率的比较 在精确测量应变与应力的基础上,本研究深入比较了两种Hermans取向函数的计算方法,其结果如图3所示。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改进后的方法在计算链段取向参数时展现出卓越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高度拉伸状态下的弹性体样品时,其优越性尤为显著。这一发现为建立链段取向参数⟨P2⟩与真应力σT之间更为合理且精确的关联提供了有力支持,如图4所示。 图3两种测量取向参数方法的比较。 图4室温单轴拉伸下PDMS弹性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和2D WAXD图案,以及取向参数⟨P2⟩与真应力σT的关系。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创新的拉伸-广角X射线衍射(Tensile-WAXD)仪器,凭借其独特优势,已被证实是研究高延展性弹性材料中“应力-变形-链段取向”复杂关系的一种极具潜力和效力的技术手段。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丰富了材料力学与结构演化的研究手段,也为未来高性能弹性材料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与理论依据。 该工作发表在Chinese Journal of […]
《中国农学史》简介
内容简介 中国农学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表现出阶段性的特点,《中国农学史(修订本)》在绪论之下分四大编展开叙述,即是最好的说明。作者从中国传统农学体系自身的特点入手,结合各自时代背景,详细介绍了中国农学史的发展与演变。而穿插于行文中的许多考证,则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书中另一特色是对地方性农书的介绍和分析较为详细深入,因为农业说到底是地域性鲜明的产业,综合性豹农学正是建立在地域性的基础之上。 本书在绪论之下分四大编展开叙述。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农学,第二编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第三编为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第四编为明清时期的农学。这个分法合乎中国农学史内在发展的规律。先秦时期,农学还处于萌芽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原的农耕民族与西北的游牧民族进入反复融合的时期,《齐民要术》是典型的代表。隋唐宋元时期则是北方农业开始停滞,南方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大量反映南方农业生产和农学思想的农书,都产生于这个时期。明清时期则是传统农业生产和农学思想步人高峰然后停滞不前的时期。 作者简介 曾雄生,男,1962年出生,江西新干人,1983年江西师大历史学专业毕业,毕业后曾在白鹭洲中学任教2年。1985年考入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农史研究室攻读农史专业研究生,师从中国农史专家、稻作史专家游修龄教授,1988年获农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1989)、副研究员(1996)、研究员(2001)。现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史》《农业考古》《古今农业》《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家刊物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农业史和农业文化的研究,尤其在中国稻作史和宋元农业史方面很有建树,曾出版《中国农学史》《中国稻作文化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农学卷》等书,创办并主持中国农业历史与文化网站,在《历史研究》《中国农史》《自然科学史研究》《中国科技史杂志》《南开学报》《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目前主要从事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科学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以及中国科学院农业史项目的研究。 著作目录 序 绪论 一、中国农学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农学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农学概念的演变 四、农家和农书 五、中国农学史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思路 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农学 第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