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著名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做成了视频教程,目前已经完成了75章内容,总时长116小时31分钟。 我做的视频教程的特点是非常易学,我加入了大量的文字注释、数学推导和图示,非常适合各专业零基础的同学学习物理知识。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杨衡》,找到合集《这么好玩的费曼物理学讲义,快来一起学》,或者去B站找到找个合集。 曾经有人下载我的第一卷视频卖500元,所以我说这套视频价值至少1000元,我将来要把三卷全部做完,让大家免费观看。纯公益,帮助感兴趣的朋友愉快地学习物理知识,无论现在是什么专业,将来都可能会非常有用。 感谢大家帮忙宣传。非常希望能宣传到所有高校的所有院系,让学生们都能学习这套讲义。 正在学习这套视频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讲的非常细致,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多学习障碍,非常适合零基础的学生免费自学。 讲义封面如下,证明确实已经做了接近两年时间,教程总时长已经有116小时。工作量非常大。
哈尔滨工业大学黄小萧团队:介电
原文出自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先进陶瓷)期刊 Cite this article: Zhang K, Wang Z, Yan Y, et […]
【SCI科研制图教程】如何制作带小洞的多孔球(maya软件)
担心论文图过不了老板的法眼? 担心被初步选为封面的文章因图而再次被退回? 不用焦虑,现在开始,跟图研一起学习科研绘图,平时练习跟着公众号学,日常实际操作问题,没有思路时,可以参加科研绘图系列沙龙活动,带着你的问题,带着你的图,我们一起沙龙聚,共同携手解决,助力科研学者们轻松解决科研图更具竞争力。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如何用Maya做出均匀分布纳米颗粒的纳米球。 1、打开Maya软件,新建一个柏拉图多面体。 2、调节柏拉图多面体的大小以及参数。 3、切换到点模式,全选所有的点,进行切角,调节切角的参数为0.35。 4.新建立方体,平滑立方体,按3平滑为球体。 5.选择球体,按mash按钮。 6.调节mash的参数,分布类型为网格,方法为面中心,输入网格为柏拉图球体,勾选泛洪网格。 7.一个均匀分布纳米颗粒的纳米球就做好了,给小球以及大球不同的材质。 结语: 如果你热爱科研绘图,喜欢交流探讨科研话题, 如果你喜欢午后一杯咖啡,想解决在手的科研配图难题, 我们免费邀请您,来这里! […]
隶属度是模糊数学的核心
隶属度是模糊数学的核心 葛维亚 在使用模糊数学来分析判断一种现象的时候,其关键与核心就是推求隶属度。 隶属度可以理解为对模糊事务的优选概率(0到1或0%-100%),是把研究的问题分组,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隶属度。这种模糊判断结果,更符合客观现实,更为合理。用形象化的说法,它是对牛顿当年“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潜意识批判与最彻底的更正。 隶属度的概念 隶属度(Membership Function)是一组用于计算模糊集合的函数,它可以将一个给定的值映射到范围[0,1]之间。这个数值区间,实际上就是使最后得出的结果确定并约束在%0到100%之间,依此用于模糊集合表示某个特定属性或者实体隶属于该集合的程度。 隶属度是模糊集合的一种类型,它描述了某个元素如何隶属于某个模糊集合。它仅仅表达了元素隶属于集合的相对度。所有的隶属度都是用于描述一个特定的属性或者实体的概念,这种属性或实体可以是确定的,也可以是不确定的。这些与课题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计算者的个人经验密切相关。 “隶属度”可以被定义为表达集合中的元素或属性的隶属关系及其函数表示方法。 隶属度的计算 隶属度计算是模糊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描述事物的模糊程度。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存在模糊性,例如“高矮”、“肥胖”、 “颜值”、“智商”、“情商”、“嗅觉”、“味觉”、“听觉”、“暴雨”、“洪水”、“泥沙分类”等的类别或区分,这些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而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隶属度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这些模糊概念。 模糊计算可以分四个部分:模糊规则库,模糊化,推理方法和去模糊化。模糊规则库是专家提供的一些规则。模糊化是根据隶属度函数从具体的输入,得到对模糊集隶属度的过程。其中隶属度是模糊计算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推理方法是从模糊规则和输入,对相关模糊现象的隶属度得到模糊结论的方法。去模糊化就是将模糊结论转化为具体的、精确的输出过程。以此得到模糊计算的最终结果。模糊计算的流程为:开始→输入变量→将输入变量模糊化→利用相关模糊规则获得结论→将结论去模糊化→输出明确的结果→结束。 隶属度计算公式的基本形式为: μ […]
物质无限可分6:八重态和十重态
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关于对称性的研究成为理论物理的主流方向之一。如果系统满足某一种对称性,那么一定对应着一种守恒的物理量。人们可以用数学中的群论知识研究物理系统不同状态之间的变换。 在欧美的物理学家看来,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是平权的。尽管人们最早发现了质子和中子,也不证明这两个粒子比起其他的重子更基本。显然,在这一点上,他们的观点与坂田昌一教授不同。1961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Murray Gell-Mann)从群论的角度讨论了质子、中子以及其他六种超子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满足SU(3)群描述的对称性,这八种重子共同构成SU(3)群的一种表示形式,盖尔曼称之为八正法,后来,人们更愿意把它称为重子的SU(3)群的八重态表示。盖尔曼进一步发现pi介子和K介子也可以表示成SU(3)群的八重态。借助于他的理论,他还预言了eta介子的存在。 在盖尔曼提出重子和介子的八重态表示的时候,以色列驻英国大使馆的武官内埃曼(Yuval Ne’eman,)也独立提出了完全相同的理论。他真是一个天才,完成使馆的公务以后,业余时间到帝国理工大学学习理论物理,第一次搞科研,就取得当年基本粒子物理最重要的成果。 在物理学的历史发展中,每一次物理理论的跃进,都伴随着新的数学知识的运用,同时,物理理论的进步,又促进了数学知识的丰富和完善。SU(3)群的八重态表示就像一个事先规划好的电影院,重子或者介子只需要依次对号入座就行了。 在二十世纪的中期,除了基本粒子以外,还有一种被称作共振态的粒子。最早的共振态粒子,是由恩里克·费米领导的实验组发现的,命名为Delta粒子。Delta粒子有四种,带有不同的电荷,它的自旋是3/2,质量比质子高300MeV。共振态粒子可以看作基本粒子的激发态,不仅能量提高了,自旋、电荷、同位旋等內禀性质也有可能改变。1962年7月份,罗切斯特学术会议(Rochester Conference)在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召开,盖尔曼和内埃曼都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的热点是最近实验发现的两组共振态粒子,一组称作Sigma*粒子,包括带有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三种粒子;还有一组称作Cascade*粒子,包含两种粒子,一种带负电,一种不带电。这些新的共振态粒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自旋都是3/2。 当实验物理学家陈述实验发现的时候,盖尔曼就开始验算。他把奇异数为零的四个Delta粒子排成一行,又把新发现的奇异数为-1三种Sigma*粒子排成另一行,然后又把奇异数为-2的两种Cascade*粒子排在上面,啊,如果再有一个奇异数为-3的粒子就好了!盖尔曼就可以画出一个象金字塔一样完美的三角形了!更加令人惊异的是金字塔中的十个共振态粒子恰好构成SU(3)群的十重态表示。盖尔曼非常激动,似乎全身的血液都冲进了大脑,他要立即报告自己的新发现。实验家的报告刚结束,盖尔曼就手舞足蹈地要求发言,同时要求发言的还有内埃曼和另外几位物理学家。主持人让盖尔曼教授先说。盖尔曼阐述了自己刚刚验算的理论结果,认为新发现的共振态粒子和以前发现的Delta粒子一起构成了SU(3)群的十重态表示,还预言了一个奇异数为-3的新粒子,这个新粒子带负电,质量大约为1685MeV,盖尔曼把这个新粒子命名为Omega粒子。 其实,早在几天以前内埃曼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也得出了同样的理论预言,还把他的预言结果传递给了一对实验物理夫妇。可是这一次,他又晚了一步,让盖尔曼抢先发布了共振态粒子的十重态理论,还预言了Omega粒子。这一科学事件告诫我们,听报告一定要坐第一排,并且要抢着发言。
微小飞机实验室接待同德学堂新生参观
同济大学微小飞机实验室分批接待120余名同德学堂新生参观。
解题偶记
解题偶记 大罕 铁打的数学,机灵的学生, 变动的题境,永恒的钟情。 分进、合击,纵驰、横骋。 展开与合拢,凝视与奔腾。 行动分散,目标瞄准。 兵分两路,各奔前程, 变换自然,演绎翻新。 殊途同归,协同烁金。 2024-11-1
A莫道前路无知己
A莫道前路无知己—-忆念黄宗汉先生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4年11月29日发布(第35618篇) 【按:本文载于《一份缘—我的师友亲人们》第一辑中第177-185页,中国红楼梦学会出品,2024年9月版),本博文附相关资料及照片】 去年(2013)早春,我和老伴去看望黄宗汉先生,带去习作条幅:“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我非书家、字无功底,只不过想借此表达对黄老的敬意和祝愿。今年重阳,大观园徐菊英女史告知曾两度去看黄老,状况不错,我心中存想,待自己痊可(9月左臂不慎骨折),入冬前再去探望老人。孰料十月中旬突然得知黄老离世,看望之想顿成泡影,一时间,失落、痛惜之情涌上心头。我与黄老的接触十分有限,但这些片断却历历在目。 “京城文丐” 集资为公益 认识黄老,已经是他的晚年,尽管此前早已闻名。记得初次见到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一个小型集会上。会议是我的老同事顾平旦邀约的,为了他所策划的一套有关《红楼梦》的资料丛书,此举与中国书店和北京市相关,居然请到了黄宗汉先生这样的名人。会上如何论证已印象模糊,丛书也因投入过大等诸多原因最终未能做成。而黄老豁达坦诚、幽默风趣的丰采则成为会议的“亮点”,尤其是他出示的赫然标举“京城文丐”的名片堪称一绝,大家争相求取,我也要了一张。 “京城文丐”,顾名思义,是为京城的文化事业奔走呼号、集资募款的一种戏謔式称号,洒脱明瞭。此前,大家都知道黄宗汉先生是一位在诸多领域游刃有余广有人缘的奇才(用时下的话可称为“复合型人材”)。他经营企业成为全国劳模,投身文化事业创造了多个“第一”。80年代之初, 《红楼梦》电视剧筹拍之时,经费十分有限,正是黄老和一些有识之士把为拍片而搭建的布景变成了一座永久性园林,把大观园从纸上搬到了人间。由此,国内有了第一座名著园,黄老就是那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当时,人们尚不知影视基地为何物,对“文化企业家”这一角色十分陌生。黄老开风气之先,对于大观园的建设,从创意、筹资到施工、开园以及运营,都倾注了心血智慧,贡献至大。以至在他任北京电视工业公司副总时,还特请他兼任中国影视制作中心顾问和国际合作公司总经理,可见此举的作用和影响。黄老的外语也很好,曾担北京市对外交流协会之任。 如果说,“大观园”是响亮的第一炮,那么此后为了天桥文化的复活和宣武会馆的重生,黄老从未停止过他的高远设想和埋头实干,此中的艰辛甘苦,只有黄老“冷暖自知”。这里,笔者只想记一件与己相关,也算是亲历的往事。 本世纪初,一次在大观园见到黄老,他颇为兴奋地告诉我,久已有意修复宣武门外的鲁迅旧居绍兴会馆,已经同绍兴市领导商谈过,市里愿意出资。黄老嘱我写一个“鲁迅与绍兴会馆”的文稿,尽量详实,以备参考。闻讯之下,我的惊喜之情难以抑制,鲁迅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任何外力(无论“捧杀”或“骂杀”)都不能动摇的;我虽够不上一个鲁迅研究者,但早年通读过全集,也教过若干有关鲁迅的课,对作品还算是熟悉的。遵照黄老的嘱托,我把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逐年书账,都细加检阅,翻看了相关的回忆、重温了鲁迅作品。总之,是认真用心地做了这件事,到2003年春北京抗击“非典”期间完稿,全文二万余字,就以黄老所命之题《鲁迅与绍兴会馆》成文。该文依据材料分为七个段落:一、供职教育部,二、整理古籍与学术拓荒,三、对《红楼梦》的真知灼见,四、从沉默到呐喊,五、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六、“五四”思想革命的中坚,七、俭朴的生活。借此粗略勾勒鲁迅在绍兴会馆期间的生活和业绩。交卷之后,很快黄老将其全文刊发。 黄老深知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是鲁迅来京的第一个寓居之地,时长七年半,是他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鲁迅”的名字就诞生于此。这一时段对鲁迅思想的深刻和战斗的韧性,影响至巨,于中国现代思想史和革命史也关系重大。修复绍兴会馆,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倡议,为此黄老牵线奔走,不遗余力。 然而,再好的愿望要付诸实施又谈何容易。在日益市场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房地产价居高不下,这些荒废已久、民众杂居的会馆,要想抢救修复、保护开放,难度是愈来愈大了。据黄老的经验,唯一已修复的湖广会馆耗资3300万元,主要用于搬迁;绍兴会馆较小,修复费用当时测算约需2000万,主要仍为搬迁。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原本态度积极的绍兴市政府也感到难于运作;且修复后地方并无产权,对绍兴人民也不好交代。这里既有经费问题,也有政策问题、体制问题,总之,是一些难以短时解决的复杂问题。记得黄老曾告我相关情况,并说,绍兴市长如今换了届,更无从谈起了。这样,绍兴会馆的修复之议就难有下文,良好的愿望,终于落空。由此,也可以约略体察到黄老在实现他每一步梦想时所经历的艰难曲折,愈到近年,愈加举步维艰。 文化名人 […]
“势能属于系统”对于外势能不成立
kx2也不是弹性势能的一般公式[62].现在不少的力学教材没有指明这一点,认为势能差是绝对的,与观察者无关[63]. 文献[64]的错误在于没有区分内势能与外势能,认为外势能也是属于系统,没有认识到外势能不具有伽利略变换的不变性.经典的势能公式对于内势能成立——内势能具有伽利略变换的不变性.不少人认为经典的势能公式适用于所有的惯性系,在功能原理中排斥外势能的存在,认为都是内势能,但此时需要牺牲一些经典的结论,例如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地面系就不是惯性系了,机械能也不守恒,而且不具有可操作性,譬如我们根本不知道地球的具体质量等,其他实例也存在这个问题.文献[43~46]以及[65~72]是完全错误的. 参考文献: [1]孟昭辉.要正确认识“势能属于系统”的物理本质.物理实验(中学部分),第24卷第12期,2004(12):8~9. [2]高炳坤.一个保守力的功等于势能的减少吗.大学物理,第20卷第5期,2001(5):19~20,30. [3]王广泰.浅谈从保守力做功到势能概念的引入.物理与工程,第13卷第3期,2003:22~24. [4]张萍.一对内力的功.物理教师,第25卷第11期,2004(11):29,31. [5]侯玉琳.功和能与参照系的关系.鄂西大学学报,1987年第三期,6~11. [6]黄时中,尹仕庭.关于势能教学的讨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3期,1994(9):101~102. [7]许胜虎.保守力做功和势能减少的关系.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76~77. [8]吴延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与参考系的选取.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8卷第2期,2000(4):37~40. [9]孟昭辉.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参照系问题——对“一道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答案的商榷”一文的不同意见.物理教师,2015年(2):94. [10]蔡伯濂.关于讲授功和能的几个问题[J].工科物理教学,1981(1),7~13. [11]冉婷,余杰,兰小刚.惯性参照系的选择与机械能守恒.物理教学探讨,2017(9):38~39. [12]郑永令.力学[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