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吴瑞奖学金 | 记一次纯粹的科学求索之旅
赵志峰 清华大学
我是2024年吴瑞奖学金获得者赵志锋,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师从戴琼海院士。非常激动能够将我过去有关于“吴瑞奖学金”的回忆进行总结,如果还能将这段经历分享给更多的人,帮助和鼓励到更多的小伙伴,那将是一件更加让我开心的事情。
首先,我需要花点篇幅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本科就读于中南大学,主修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后进入清华自动化系攻读博士,专注于生命科学观测显微技术的研发。我能够有机会申请并荣获被誉为“华人生物学在读博士最高奖项”的吴瑞奖学金,主要是得益于我的导师戴琼海教授和他所带领的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的指导和培养。我研究的工作属于计算摄像显微仪器研制与生命科学观测领域的交叉学科领域。博士期间我重点围绕双光子显微镜所面临的限制和挑战,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实现高速三维、低光毒性、带像差校正的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技术,为生物活体深层组织的高速长时程观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简单一句话总结就是:我们研制了一台新型双光子显微镜,能够用在大部分模式动物上实现深层组织亚细胞活体长时程观测。
在我整理我的博士毕业论文的某一天,“你为何不尝试申请一下吴瑞奖学金?”,刚做完实验的陈运博士跟我说,“我觉得你的仪器很好用,文章也发得很好,是很有希望获得吴瑞奖学金的”。陈运博士是我们实验室的博士后,他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我真的可以吗?”,我对陈运师兄表示完感谢后,内心却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虽然我非常开心自己所研究的课题能够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一些帮助,但是我毕竟是工科专业背景。在进一步详细地了解和调研了关于吴瑞教授生平、吴瑞基金会、吴瑞奖学金的相关信息后,我告诉自己:为什么不试试呢?
准备吴瑞奖学金申请材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自己的深度剖析的过程。我依然记得在写自我介绍,尤其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设想部分时,我内心不断地去问过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我要如何选择我未来的人生?在选择保研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我曾经就多次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但是在读博士期间,我的时间大部分被做实验、分析实验、整理实验结果等等跟课题相关的具体问题占据着。这么多年过去了,我现在内心的想法跟我读博士之前的想法还一致吗?对于未来的规划是否更加具体了呢?随着内心一个一个问题的涌现,我自己的回答也逐渐清晰明了,短短几页的申请材料(包括自我介绍和目前研究工作的进展状态小结)帮助我勾勒出来一副逐渐明晰的未来人生画幅。在申请过程中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坚定了未来的学术方向。提交完全部申请材料之后,我内心的真正想法就是:如果能有幸被选上,被评委老师认可,那将是我的荣幸;如果不行,那也是一次很好的经历。这个过程也要由衷地感谢为我提名的戴琼海老师,以及帮助我撰写推荐信的吴嘉敏老师和祁海老师,三位老师的帮助和鼓励尤其增加了我的信心和勇气。
接下来就是等待是否进入面试轮的消息了。与文章投出去后等待审稿意见的过程一样,我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需要处理的事务上。幸运的是,我收到了进入面试环节的邮件!我非常的激动和开心!我开始认真阅读吴瑞奖官网和吴瑞基金会微信公众号上提供的每一篇往届吴瑞奖学金获得者的介绍和撰写的心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学习过程,帮助我有的放矢、高效率地去准备即将到来的面试。意外的是,我在往期获奖人名单里看到了刘波师兄的名字,他是我已发表的论文的共同一作,更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就直接去向刘波师兄请教如何准备面试的环节了。
面试的评委老师非常的专业和认真,即使是像我这样的交叉学科和跨专业申请者,评委老师也能一阵见血地提出相关的专业问题和具体的关键技术难点的疑问。所以,对自己的研究不仅要具有十分清晰且完整的认识,而且要能够快速简洁地表述清楚。并且,自信是最为重要的。对于我所研究的显微仪器,老师们提出了好几个有关的问题,比如与相关的其他国际很前沿的研究团队所研制的显微仪器的对比,我研制仪器的独特性和优势究竟在哪里。我认为自信、礼貌、诚实地回答每一个提出的问题尤为关键。除此之外,评委老师还会问关于我对未来的规划和对所研究方向理解的一些问题。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问题就是罗明老师提的:“你觉得你在未来的科学研究道路上,要怎样才能超越你的导师?”当时,我瞬间变得特别的紧张和失措。实话实说,遇到这个问题我一点也不意外。但是,我心里还是感觉到没有丝毫准备。导师的学术成就在我心中是高不可攀的“山峰”。面试时,我才意识到,即使是高不可攀的山峰,我也应该要拥有敢于去挑战和攀登的勇气!我无法回答是否能够超越导师,但是我可以确定的是:我在未来一定会专注于当下,沉浸于学术研究当中,勇敢地去做更多的有意义、有创新性、有影响力的研究工作。这次面试,评委们的专业提问令我深感受益,帮助我明确了研究的独特性,并鼓励我勇于挑战。
在最后,我还想提到的是我们在广州医科大学参加的“第十三届吴瑞纪念研讨会”,这是一次令我非常难忘、让我非常有收获的旅程!不仅仅是颁奖过程中的开心、听报告过程中的收获,更多的是与领域内著名的学者进行深度交流的激动。我能切身地感受到“吴瑞大家庭”的温暖,前辈们都在用最真诚的、最替我们晚辈着想的态度,尽可能地在帮助我们,为我们答疑解惑。此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老师们帮我明确的一个我自己内心听到的最坚定的声音:找好一个科学问题是学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在学术道路上,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攀登,而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自己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科学问题。
参加第十三届吴瑞纪念研讨会吴瑞奖学金获奖者合影(从左向右分别为:张潇颖、阿依江•伊斯马衣、赵志锋、秦涛、荆征宇、徐文浩、董宇凡、林嘉玲、李树林、桑迪)
那晚,大家举杯畅饮的画面会永远的印在我的脑海中、回忆里!在吴瑞大家庭中,我切身感受到科研的意义不仅是攀登高峰,更是发掘并坚守心中的科学理想!
作者介绍:赵志峰博士,2024吴瑞奖学金得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重点围绕双光子显微镜所面临的限制和挑战,设计出能实现高速三维、低光毒性、带像差校正的双光子合成孔径显微技术创新解决方案,为生命科学生物活体深层组织的高速长时程观测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为实现大部分模式动物深层组织亚细胞活体长时程观测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设备及系统解决方案。